白京波:教13万菜农标准化种菜

近日,记者跟随山东省思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技指导员李军慧直奔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南蓬村标准化社员王法东的大棚。 王法东是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员,10多年来,在合作社技术专家

近日,记者跟随山东省思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技指导员李军慧直奔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南蓬村标准化社员王法东的大棚。

王法东是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员,10多年来,在合作社技术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大棚种得越来越好。现在,他种的茄子亩产提高30%多,而且专供出口,价格也比一般茄子高出0.3元/斤,实打实的高产高效。“1.6亩的大棚,年销售收入近20万元。”王法东说。

像王法东这样的菜农种大棚省心、省力还能高产,要得益于精细化的蔬菜标准化种植服务。思远蔬菜专业合作社不仅有线下入户服务,还有“农保姆”APP、客服等线上服务,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能够帮助菜农更好地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目前,临淄、青州、广饶3个地方的技术指导员一共有200来个,主要提供线下辅导,线上客服每天大概能回答三四百个问题。”李军慧说。

2003年,白京波在皇城镇北羊村注册成立了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临淄及周边大棚蔬菜种植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据白京波回忆,当时临淄的蔬菜大棚还属于第二代棚,两种主要作物西葫芦和西红柿在产量最高的时候,都出现了死棵烂苗等现象,让菜农颇为头疼。“我们自己带上药、带上工具,白天给农民做实验,晚上去看效果。开始的时候,我们用农药灌根,结果病虫死了,西红柿也死了。业务打不开市场,员工纷纷辞职,人最少的时候,除了我就剩2个人。”

为了解决大棚蔬菜的病害问题,白京波常年奔波于青州、寿光等地咨询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化肥用多了,导致土壤败坏。化肥必须减量,一亩地从开始的400斤降到50斤,到现在降到不用化肥。”白京波说,思远农业逐渐收获了菜农的信任。但化肥过量只是表象,根源在于菜农种棚只依赖于传统经验。于是,研究一套可以让农民执行的种菜标准成了团队的新任务。经过3-4年的努力,2007年,整套的7F标准化管理规程出炉。

标准研究出来了,如何推广又成了摆在合作社面前的问题。他们开设田间课堂、农民夜校,印发宣传单……很快,大规模的技术培训让合作社的7F标准化技术得到迅速推广,越来越多菜农主动加入思远标准化社员队伍。

而且,思远农业以7F标准化生产模式为主体,通过“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开发运营“农保姆”APP系统,打造皇城信息化农业服务平台,农户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种、卖、学、聊一体化智能服务,该系统用农户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技术、易于操作的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逐渐由经验型、定性化向知识型、定量化转变。“农保姆”APP系统汇聚了20余种果蔬的标准化服务大数据,1390余部相关教学短片,326门标准化种植学习课程,总资源量超100TB(太字节,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通过标准化技术的引导,让没种过棚或者种棚经验少的人掌握了种植技术。”白京波说,截至目前,思远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已推广到12个省,发展了98个加盟分社,服务全国13万余名标准化社员,服务面积35万多亩。思远农业合作社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引领、模式输出,有效服务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今,执行7F标准化的社员平均每年增收1.5万元,菜农也从靠老经验种大棚到凭真技术管理大棚。“标准化不仅让农民受益,也让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受益。”白京波说,如今思远农业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联合成立了“智慧农业院士工作站”,致力开展农业智能系统和智能装备的研发和成果推广,为社会化服务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